文/呂秀蓮

曾經被北歐各國異族統治的波羅的海3 國家,在1989~1991 年2 年之間,用「不合作、非暴力」的人民力量,掙脫蘇聯鐵蹄,成功回復國家主權,並順利加入聯合國。她們的和平獨立復國經驗,是所有愛台灣的人應該學習再學習的,特此分享讀者。

  今年6 月中旬我率團出席國際職業婦女協會IFBPW第27 屆年會演講並接受頒獎,會後全團飛往波羅的海3 國,探訪曾經在20 世紀遭受史達林及希特勒兩個殺人魔蹂躪過的國家,了解她們如何運用非暴力的人民力量獨立復國成功的故事。

108-2  

Tallinn 是愛沙尼亞共和國的首都,Tallinn 老城就像幻夢中的童話世界般的美麗動人。(翻攝自網站)

 

我們的教科書及媒體向來以「波羅的海三小國」統稱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這3 個國家。但親訪其境,你一定會自愧弗如,因為即使面積最小的愛沙尼亞,也是台灣的1.26 倍。3 國總人口雖只有700 萬人,但他們在歷盡世代滄桑之後,終能憑藉領導者的智慧掌握先機,運用人民及國際力量掙脫蘇聯共產統治,和平獨立復國成功,這樣的國家豈是「小國」?

 

異族統治的悲歌

  3 國均瀕臨波羅的海,立國最南、愛國最北、拉國居中。絕大部分土地為森林覆蓋,放眼望去,全是筆直的參天古木,湖泊間雜其中,大地一片寧謐秀美,但3 國首都卻各異其趣。Vilnius 彷如素樸端莊的鄉村紳士,Riga 流露北國商港的豪邁氣勢,而Tallinn 就是幻夢中的童話世界。這3 個首都,各自述說3 國的歷史故事。

 

108-3  

Vilnius是立陶宛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

 

在1918 年之前,這3 國分別被北歐各強國占領。立陶宛於1240 年成立大公國,曾與波蘭三度併合,鼎盛一時,1795 年逐步被俄皇併吞。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雖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卻同樣歷經丹麥、日耳曼、瑞典及俄國等北歐列強的統治,因此首都建築留下各國風情和文彩,極為美麗,卻也哀愁。

 

108-5  

拉脫維亞的首都Riga 獨立廣場。

 

1917 年10 月,列寧發動共產革命,推翻沙皇統治,建立史上第一個共產政權。俄國因十月革命而動盪不安,給予北歐各國尋求獨立自由的良機。拉脫維亞率先於當年11 月18 日宣布獨立,同年12 月6 日芬蘭亦宣布獨立,立陶宛及愛沙尼亞也先後於翌年2 月16日及2 月24 日宣布獨立。

108-6  

拉脫維亞的獨立紀念碑,獨立的號角在此響起。

 

二次大戰期間,德國曾經占領3 國,但在1939 年8月23 日,希特勒竟與史達林簽訂「Molotov-Ribbentrop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的秘密協定,暗中將波海3 國列入蘇聯勢力範圍。1940 年蘇軍入侵拉脫維亞,成立「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愛沙尼亞則於1941年,立陶宛於1944 年在俄共鐵蹄下被迫加盟蘇維埃共和國。

108-7  

呂秀蓮與出席國際職業婦女協會成員及駐拉脫維亞代表王建業,參觀在拉脫維亞首都郊外由納粹集中營改造的和平紀念公園。

 

血淚交織換和平

  我們此行曾參觀一處人權博物館及一處由納粹集中營改建而成的和平紀念公園,在拉脫維亞首都郊外的森林區。由參天樹木圍繞起來的集中營區,所有硬體設備都已拆除,但綠色草原上豎立5 座巨型石雕,呈現當年被納粹凌辱酷刑的男女表情。其中最生動一座,是一位被擄母親臉上流露的堅忍表情,她用左右雙臂護佑稚弱的一雙兒女,而那對驚嚇無助的小兄妹緊挨在母親長裙背後,等待不可知的惡運降臨。

 

108-8  

在立陶宛歷史文化博物館的湖光山色間,呂秀蓮與領導立陶宛獨立的首任女總理Prunskiene 女士合影。

 

橫亙在集中營區入口處是一座石頭長廊,底下陳列當年血淚交織的相片。那條石廊叫「生命的終結 The endof life」,被擄的男女老少,走過廊道,生命就不再屬於自己了。

108-4  

拉脫維亞被占領時期的人權博物館。 (翻攝自網站)

 

 

我們在風雨交加中走進園區,揣想當年10 萬多被凌虐枉死的冤魂就埋冤腳下,不禁毛骨悚然。途中路過一處平交道,遠處傳來火車長鳴聲,我們停下目視載運石油的長排火車呼嘯而過,陪同的駐拉脫維亞代表處王建業代表告訴我:「過去歐洲人聽到火車聲,都會不寒而慄。

 

108-9  

為台灣人民的權益,呂秀蓮曾多次率領「台灣加入聯合國宣達團」在聯合國大廈為台灣敲聯合國大門。 (本刊資料)

 

二次大戰時,長排火車上押運的是要送往納粹集中營的猶太人。蘇聯統治時代,倒楣的男女老幼則被用火車押往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勞改營。」無論集中營或勞改營,竟是歐洲人曾經共同擁有的悲慘記憶。不幸的人當時就含恨以終,幸運的人掙扎奮鬥,終於開創出今天歐洲聯盟的盛況。來自台灣的我們,在哀悼冤魂野鬼時,不禁慶幸台灣人再怎麼命苦,也不至於悲慘如斯!  

 

復國篇章動人

  飽受異族統治,於1918 年首嘗獨立滋味不過20 年,又被蘇聯併吞50 年的波羅的海3 國家,在1980 年代末期,因應俄羅斯內部政局變化,以及全球民主化的風潮,終於1991 年善用非暴力運動,成功脫離蘇維埃聯邦共和國的統治,回復國家主權,復國獨立成功,寫下動人的歷史篇章。

  這3 個國家從醞釀脫離蘇維埃共和國到完成獨立復國,經歷3 個階段。先是各自推動公民運動,爭取人權自由,1987 年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宣稱推動蘇聯改革,激起各國自由化的火花,紛紛成立各種人民團體。忽然又爆料出德國與蘇聯於1939 年8 月23 日秘密簽訂密約,出賣波海3 國的事件,3 國人民憤怒之火促成了「波海人民陣線 Baltic Popular Front」的大結盟。1989 年8 月23 日,200 萬以上的男女老少,為紀念被出賣50年,傾巢而出,載歌載舞,在3 國高速公路手牽手高喊「獨立、自由」,將3 國首都連串成波海大道(BalticWay)的人民長城,此舉震撼全世界,國際媒體瞬間聚焦在波海獨立運動。

 

  第二階段由各國國會通過決議宣布回復各國主權獨立。1990 年3 月11 日,立陶宛最高議會率先通過如下決議:「為遵循立陶宛人民意願,立陶宛共和國的最高議會決議,並鄭重宣布:從1940 年被外來政權所廢除的立陶宛國家主權,已經回復,從今以後,立陶宛又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兩個月後,鄰國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的國會也先後通過決議,宣布回復他們的主權獨立。

 

人民團結就是力量

  當時立陶宛最高議會的議長是Vytautas Landsbergis,首任總理Kazimiera Prunskiene 女士,Prunskiene 總理年僅47 歲,原是知名的經濟學教授,後轉入政界,擔任副總理。其父因反蘇遭俄共槍斃,使她立下反蘇復國的志願,在立陶宛的獨立復國運動中,她扮演重要角色,榮膺首任總理。

  1994 年我主辦世界婦女高峰會議,邀請到72 國世界傑出婦女領袖來台,在400 位外國貴賓當中,有兩位女性總理,一位是法國奎松夫人,一位就是Prunskiene女士。她第一次來台,對台灣印象良好,在大會致詞時她甚至公開表示:「台灣這麼美好的國家,怎麼聯合國不讓她參加?這全是男人的錯誤,讓我們女性來糾正男人造成的錯誤。It's all men-made mistake. Let us womencorrect the mistakes made by men.」當時全場歡聲雷動。

 

  我因此對她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會後她多留台1天,我陪她在台北逛街,但以後我們未再聯絡。這回我拜託台灣駐波海代表處幫我安排拜會她。事隔17 年,沒想竟獲得她的盛情款待。我一下榻旅館,她及親信幕僚與女兒和長孫三代人就全程相陪,參觀首都Vilnius,更開車1 個多小時到立陶宛最重要的歷史古堡,參觀13~17 世紀時立國全盛時期的輝煌史蹟文物,晚宴就在古堡前的湖光山色伴襯之下進行。也因此,我把握機會請教立陶宛獨立運動的種種,她謙沖堅毅,巾幗不讓鬚眉。平易中自有一番風采。

 

  「完成這麼重大的獨立復國使命,我們前後只死了17 個人!」她不自覺地流露出驕傲的表情。的確,一場從共產蘇聯的鐵蹄掙脫出來的歷史革命,而且獲得舉世承認,沒有腥風血雨、槍林彈雨,只犧牲17 個人而已,真是奇蹟!  這一切怎麼辦到的?原來他們效法印度聖雄甘地「不合作、非暴力」的精神,進行一場和平的全民運動,如罷工、罷課、逃兵,遊行示威時絕不訴諸暴力,只有口號和歌曲,男女老幼手牽手上街頭,面對蘇聯坦克和大兵面不改色。政府不斷勸導人民以友善態度對待蘇軍,甚至呼籲「在友善、有禮貌的方式下與蘇聯分離!」「人民的力量,人民團結的力量最重要!」Prunskiene 總理不止一次強調。

 

非暴力的柔性革命

  但是,當時蘇聯又如何回應呢?立陶宛最高議會宣布主權回復之後第四天,最高蘇維埃召開特別會議宣布「立陶宛最高議會所作決議無效。」但立陶宛不甘示弱,議長立即回擊:「外國勢力的決議,在立陶宛國境之內不具法律效力。」緊接著,立陶宛政府凍結經費,終止蘇聯在立國徵兵,更展開邊界巡邏,加強簽證及通行證管制,又通過身分證法,不斷凸顯立陶宛的國家主權。

  蘇聯忍無可忍,開始實施經濟封鎖,也切斷石油和煤氣的供應。10 周的封鎖使立國工業停擺,交通減速,物品匱乏。但立陶宛政府也迅速成立反封鎖委員會,募集反封鎖大眾基金,建立反封鎖總部,為人民紓解困頓。此外,人民開始從鄰國購入能源、物資和武器,無形中開啟自由經濟模式。久而久之,經濟封鎖影響的不止是立陶宛,也連動了蘇聯其他加盟國家的經濟民生,反彈之下,莫斯科壓力倍增。

 

  在此期間,世界各國紛紛表達他們對立陶宛獨立的支持。3 月23 日,美國總統布希公開支持立陶宛人的民族自決權,呼籲蘇聯應與立國展開談判。捷克總統V.Havel 表示願提供場所供作雙方談判。歐洲議會決議要求「兩個不同國家以建設性對話解決爭議。」法國總統密特朗與德國總理柯爾呼籲立陶宛暫緩獨立措施以便與蘇聯展開談判,立陶宛最高議會因此宣布「暫停獨立相關法律的立法100 天」,以換取蘇聯解除經濟封鎖。世界各國對立陶宛的支持鼓勵,四面八方蜂湧而至,包括蘇聯境內的的自由人士如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沙卡諾夫。

 

  由於立陶宛舉國團結,加上國際輿論的支持與媒體的關注,初期莫斯科未敢以武力鎮壓。

 

  除了經濟封鎖,他們採用恫嚇及顛覆手段,希望讓波海各國順服回歸蘇聯懷抱,包括策動立國親蘇政客宣示效忠蘇聯,煽動境內波蘭人及俄國人騷亂,致使社會動盪,經濟民生蕭條,通貨不斷膨脹,人民生活日益艱苦。

 

  12 月1 日, 戈巴契夫眼見波海3 國骨牌效應大勢將去,於是下令動用武力。蘇聯國防部開始在各城市進行軍事巡邏。隔年元月7 日,Prunskiene 政府宣布調漲民生物品價格,引起親蘇民眾抗議,蓄意發動政變,Prunskiene 總理只好總辭下台。

 

  Prunskiene 總理下台當天, 直屬蘇聯特務KGB 的傘兵特種部隊立即在立陶宛主要城市搜索逃兵。翌日,戈巴契夫要求立陶宛最高議會「立即、完整地回復蘇聯與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憲法。」元月11 日,「救國委員會」在蘇聯扶植下成立,宣稱「為共和國的命運負起全部責任」。要求最高議會議員辭職,採行總統治理的新制。12 日,蘇聯部隊占領立陶宛國防部在各城市所屬的辦公大樓,KGB 傘兵特種部隊Alfa 抵達首都Vilnius,凌晨攻占無線電台及電視台,宣布救國委員會已經掌權,開始實施戒嚴宵禁。

 

  1991 年1 月12~13 日,是立陶宛獨立復國成敗的關鍵時刻。當蘇聯坦克車陸續開往電視塔時,立陶宛青年及越來越多的民眾聚集在一起,軍車長驅直入,壓扁擋路車輛,衝越人潮,終於攻占電視台的全部過程,都透過現場記者的報導傳入全國人民的耳目。眼見失去傳播系統,民眾立即轉往最高議會保護國會大廈,唱歌祈禱,希望和平早日降臨。清晨4 點,最高議會通過「立陶宛流亡政府法」,授權成立流亡政府統領國政,因應變局。

 

  國家正義獲得勝利

  在驚心動魄的時刻,立陶宛本國記者盡忠職守,發揮高度效率,國際媒體如瑞典及日本等國親臨其境的生動報導,不止撼動波羅的海,更讓全世界感同身受。在此關鍵時刻出現了一位關鍵人物: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葉爾辛。他向俄羅斯軍人呼籲,不要聽命於那些「經常藉助武裝部隊解決政治問題的人」,他說:「在攻打波羅的海之前,回想你自己的國家現況和未來。若以暴力對付正義,則波羅的海將成為俄羅斯危機的根源。」葉爾辛於元月13 日與立陶宛和拉脫維亞、愛沙尼亞4 國領袖發表共同聲明,互相承認4 國的主權,並嚴詞譴責蘇聯用武裝部隊對付和平非暴力民眾的劣行。

  葉爾欽此舉,吹起環球各地的道義支持,即連俄羅斯各城市也都展開反抗戈巴契夫的活動。莫斯科人民議會不得不通過決議,要求立即停止武裝活動,48 小時內蘇軍撤退,並展開與波海3 國談判。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議會與歐洲共同體亦紛紛出面制止蘇聯軍事活動,進行和平談判。

 

  在全國團結與全世界加油支持的熱潮中,立陶宛於2月9 日舉行公民投票,投票率84.74%,贊成獨立的高達90.47%,其他兩國也都先後舉行公民投票,獨立復國的訴求均獲得壓倒性支持。2 月11 日,冰島宣布正式承認立陶宛獨立,其他國家則保持觀望。3 月17 日,蘇聯力挽狂瀾,舉辦維護蘇聯體制的公投,受到波海3國人民強力杯葛而失敗。

 

  葉爾辛挑戰戈巴契夫的結果,是在當年8 月間猝然發動政變,將時在裡海度假的戈巴契夫趕下台。西方國家樂見蘇維埃邦共和國崩解,美國遂帶頭承認波海3 國,其他國家也紛紛跟進。

 

  1991 年9 月16 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波海3 國為聯合國新會員。

 

  隔天,1991 年9 月17 日聯合國大會開幕日,我發動並率領「台灣加入聯合國宣達團」在聯合國大廈為台灣敲聯合國大門,宣達團全體團員親眼目睹波海3 國國旗在藍天白雲間飄揚。

 

  但,萬旗飄揚,為何獨缺台灣?波海3 國能和平獨立復國,台灣人學到了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呂秀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