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秀蓮  

中華民國百年轉眼已過半,立法院經費稽核委員會以百年為由,在上個會期結束前決議「建請研議立法院遷建或改建」。6 月底馬總統與5 院院長茶敘時,王金平院長向總統報告此案,當場獲得馬英九與院長們的高度共識,據悉王院長將在近期內召集朝野立委協商。


111


  立法院現址原為台北市學校用地而非機關用地,當年蔣家來台一心反攻復國,無意在台長治久安,隨便租地了事。如今違規租用轉眼超過一甲子,1992 年立法院編列300多億的預算,並經院會表决通過遷建華山特區,不意遭到時任立委的關中強力反對,遷建案遂告不了了之。到了第三屆,院會通過爭取仁愛路空軍總部作為立院新址,也是不了了之。

 


立法院為最高民意殿堂,為台灣打造體面尊嚴的國會確有其必要。問題是,國會尊嚴不單指硬體建築的富麗,更重要的是軟體本質,包括國會議員的素質與國會議事的品質。希望馬英九和王金平在推動立院遷建之前,先有決心提名優秀立委,並改造新國會。


  更重要的問題是,在地球暖化,天災地變惡化的未來,台北市還是繼續承擔國都的沉重使命嗎?根據本刊「玉山講堂」各位專家的研究和觀測,台北市已是一個高風險的敏感脆弱城市,疏散人口以紓解環境壓力實為當務之急。


  以氣溫來說,百年來台灣的年平均溫度已升高攝氏1.2 度,為全球同期平均值的兩倍,距離臨界點攝氏2 度只差0.8 度。隨著氣溫不斷升高,都市化不斷擴張,夏季的熱島效應持續增強,台北盆地因地形封閉而最為嚴重,未來致災的風險最高。


  地球暖化加速高山冰川及兩極冰原的消融,帶動海平面上升與沿海低地陸沉。根據世界銀行評估,海水上升1 公尺,全球沿海國將受重創,其中有10 個國家最嚴重,台灣名列其中。


  近年衛星測高分析顯示,台灣沿岸海平面上升率已達每年5.7 公釐,超過全球平均值的每年3.1 公釐,影響所及,台灣的蘭陽平原、台北盆地及彰化以南的西南沿海低地,均將首當其衝。


  台灣在板塊碰撞與大地應力的作用下,本島產生許多斷裂帶,每一條均由活動斷層、斷層或擴張性河谷所連接而成,是最容易發生質變的脆弱地帶,其中一條「山腳斷層斷裂帶」,由北投延伸到林口,台北盆地與林口台地原本一樣高,卻因多次斷落而成為盆地,在清康熙時台北盆地其實是一個大湖泊,稱「康熙台北湖」。近年來重大水災均發生在中南部,萬一豪大雨肆虐台北,台北變成水鄉澤國,還能成為現代化台灣的首都嗎?立法院應對氣候變遷可能引起的災變多用心思,從速通過國土保安法及環境安全法,以環境安全與國土保安為前提,積極考量如何為台灣重建新都,重新部署行政、立法與司法各政府機關,才是永續發展的根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呂秀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