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呂秀蓮  
  雖然92 年有會談但沒有「92 共識」這名詞,然而台灣與中國雙方在香港歷史性的公開接觸、談判,總是「事實」。雖然這個「事實」並非那個「名詞」,但對台灣前途的影響既深且遠。


  今年823 炮戰紀念日,蔡英文發表十年政綱兩岸政策。她公開表示:「1992 年沒有92 共識這個名詞,所以是一個不存在的東西,就沒有承認、不承認的問題。」馬英九隨後卻三天兩頭提示:「若推翻92 共識,兩岸陷入不確定狀態,對台海衝擊很大。」「因為以92共識為基礎,兩岸才能完成15 項協議,未來台灣的路將越走越寬。若棄92 共識,後面的路很難走。」王毅 三個難以想像預警「92 共識」對蔡英文只是個名詞,但對馬英九來說,卻是台-中兩岸關係的「基礎」,雙英認知差距有如天壤之別。那麼,北京的反應又如何呢?早在823 之前,中國國台辦主任王毅搶先在訪美時對芝加哥台僑推出「三個難以想像」預警,他說若推翻92 共識,將有三個難以想像:難以想像兩岸將如何繼續「協商」、「互信、良性互動」與「深化合作」。8月24 日,國台辦發言人不具名方式回應:「決不接受蔡英文拒絕承認『92 共識』,如此將導致兩岸協商無法進行,兩岸關係也會再度動盪不安。」國台辦並表示「四個不希望」:不希望協商交流受衝擊、兩岸關係出現倒退、台灣同胞利益受損害、和平發展成果遭毀棄。
  雖然92 年有會談但沒有「92 共識」這名詞,然而台灣與中國雙方在香港歷史性的公開接觸、談判,總是「事實」。雖然這個「事實」並非那個「名詞」,但對台灣前途的影響既深且遠。

  今年823 炮戰紀念日,蔡英文發表十年政綱兩岸政策。她公開表示:「1992 年沒有92 共識這個名詞,所以是一個不存在的東西,就沒有承認、不承認的問題。」馬英九隨後卻三天兩頭提示:「若推翻92 共識,兩岸陷入不確定狀態,對台海衝擊很大。」「因為以92共識為基礎,兩岸才能完成15 項協議,未來台灣的路將越走越寬。若棄92 共識,後面的路很難走。」王毅 三個難以想像預警「92 共識」對蔡英文只是個名詞,但對馬英九來說,卻是台-中兩岸關係的「基礎」,雙英認知差距有如天壤之別。那麼,北京的反應又如何呢?早在823 之前,中國國台辦主任王毅搶先在訪美時對芝加哥台僑推出「三個難以想像」預警,他說若推翻92 共識,將有三個難以想像:難以想像兩岸將如何繼續「協商」、「互信、良性互動」與「深化合作」。8月24 日,國台辦發言人不具名方式回應:「決不接受蔡英文拒絕承認『92 共識』,如此將導致兩岸協商無法進行,兩岸關係也會再度動盪不安。」國台辦並表示「四個不希望」:不希望協商交流受衝擊、兩岸關係出現倒退、台灣同胞利益受損害、和平發展成果遭毀棄。

116-92-1

「92 共識」這四個字是2000 年4 月由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所創造,後來他也承認了。 (攝影/林敬原)

賈慶林 推翻將致兩岸動盪8 月25 日,中國政協主委賈慶林利用接見台灣卸任民意代表團時表示:「兩岸關係之所以能在這幾年取得重大進展,關鍵在於兩岸雙方堅持『92 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建立互信。有這樣的前提,兩岸才能擱置爭議,求同存異,通過平等協商,循序漸進地解決兩岸交流合作中面臨的問題。」賈慶林表示:「推翻這一前提,必將損害兩岸協商談判的基礎,惡化兩岸交流合作的氣氛,導致兩岸關係再生波折甚至重新走向動盪不安,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得而復失。」對比中國官方的論述和馬英九完全同版同調。但是,1992 年當年台灣方面的主事者包括總統李登輝、陸委會主委黃昆輝、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及親赴香港談判的代表許惠祐卻都是異口同聲,先後表示92 沒有共識,理由是:「92 共識」這四個字是2000 年4 月蘇起自己創造的名詞,92 當年並沒有這個名詞。

20110907011600602.jpg

 


1992 年8 月1 日,國家統一委員會通過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全文。 (本刊資料)


蘇起 承認自創九二共識蘇起確實承認「92 共識」這四個字是他事後所創造,當年操盤92 香港會談的國台辦官員唐樹備也向訪中的台灣卸任民代坦承:「查1992 年的文件,確實沒有『92共識』這四個字,但沒有這四個字不代表沒有這個事實。它叫什麼都可以,前提是你必須承認這個事實。」他進一步詮釋「92 共識」的意義:「92 共識」的達成,是「一個中國」原則下,求同存異的過程。「92 共識」的達成是口頭的,但有書面文件為證,包括海協海基兩會交換的函件,也有台灣當局的文件,大陸方面有以他名義發表的談話,當時的中台辦主任王兆國、副總理吳學謙都有批文。


  共識不只在口頭上,也有實踐。海協海基兩會十多個協議先後簽下,都是本著「92 共識」來的。「92 共識」出來後的歷史證明,承認這個共識,兩岸間就有很多協議,不承認這個共識,兩岸商談就全面停下來。


  至此,我們已釐清一個事實:「92 共識」這個名詞在1992 年確實沒有,是8 年之後蘇起自己創造的,國共也承認,蔡英文說「不存在」,也沒錯。


  問題是,雖然92 年沒有這個名詞,但台灣與中國雙方在香港歷史性的公開接觸、談判,總是「事實」。這個「事實」而非那個「名詞」,對台灣前途的影響既深且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呂秀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