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秀蓮
曾幾何時,我們曾大聲怒罵嘲笑中國的黑心奶粉山寨品,但是,最近爆發的起雲劑塑化物風暴,不只讓人心惶惶,更令台灣在國際上顏面無光。
塑化劑風暴固然再度凸顯馬政府應變無力,凡事慢三拍,其實更根本的問題在於國人同胞當中居然會有如此心術不正、唯利是圖的奸商歹徒,為賺取黑心財富,不惜用有毒物充當添加劑,使飲料食品好吃、好看、好聞。
顯然味覺、視覺和嗅覺是食物和飲料的「附加價值」,解飢解渴的主要功能不足以達到促銷功能,必須訴諸其他足以刺激味覺、視覺或嗅覺等感官,才能誘引消費者傾囊而出,五顏六色、撲鼻香味加上精美包裝,早已凌駕食品的安全、健康和營養的考量。
衛生署根據全國200 多家醫院申報新診斷的癌症個案比對、分析結果,發現2008 年台灣共有79,818 人得癌症,比07 年增加4,049 人,平均每6 分39 秒鐘就有1 人確診罹癌,發生率最高的是乳癌和大腸癌。此外國人當中終其一生得過癌症的,男性占四分之一,女性五分之一。
致癌原因雖不同,但飲食用物不當絕對是元凶;台灣人的塑化劑暴露量高於國際2、3 倍,足證一斑。有效嚇阻、懲處製造毒害健康的黑心山寨品之不肖歹徒,當然是公部門的職責,如有官商勾結或民代護航等不法情事更應依法究辦。但是,國人飲食、服藥用物的習慣,此時此刻,也是深刻檢討、改革的時候。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句老話點出「吃」與「喝」的重要性,人們原本因飢因渴而需要吃喝,但滿足飢渴的標準,所謂口腹之慾,卻因人、因時、因地而異,於是「色、香、味」成為消費者與生產者雙方共同的價值觀,如何增加色香味及增加色香味的後果如何,似乎變成消費者與生產者的「共業」了。
為滿足口腹之慾,人們殺生嗜肉,為刺激感官,人們施用有毒添加物。其實,食品安全與營養應該優先於色香味,尊重生命,愛護地球,更應該凌駕於個人口腹之慾的滿足。
聯合國嚴重警告世界各國,如果不在2012 年之前採取有效措施全面推動,地球浩劫無法倖免。聯合國呼籲大眾:不吃肉,多騎腳踏車,少消費。
啟動綠色新生活,展開綠色餐飲革命,此其時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