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理由呼籲馬英九
停核四‧作功德or建核四‧亡台灣?
全球第一核電瘋
「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已成為世人的共識,這是人類歷經美國三哩島、蘇聯(烏克蘭)、及日本福島等核災浩劫之後的大徹大悟。美蘇日均為超級強國,尚且無法倖免於難,誰能保證台灣絕對安全?
新北市為全世界核電廠密度最高的地方,也是核廢料密度最高的地方,三座核電廠周遭50公里範圍之內居住人口超過700萬,連總統府、中央政府單位及雙北市政府都在危險區內,堪稱全球第一核電瘋!2012年1月12日美國公布「核原料安全指導」報告,台灣在144國家當中排名第72。事實上,台灣的四座核電廠早已被列入全世界14大危險核電廠之中。
台灣的核電廠雖然座落在海邊,但每年9月到隔年6月之間盛行東北季風,極易將核電廠日夜排放含輻射碘、氚等放射性物質之廢棄物,快速吹向人口密集區。不幸核災發生,非但無處可逃,而且輻射塵排放之快,絕非電廠周遭受害而已,甚至波及新竹科學園區,勢必摧毀台灣經濟命脈。
核四廠目前正加緊改善18項工程闕失,預計明年填裝核燃料棒,開始試運轉,並於2014年底正式商轉。目前核四已自1697億元預算追加到2838億元,未來尚不知伊於胡底。對於瀕臨破產的政府財政等於雪上加霜,而核四廠,恰似一座燒錢的焚化爐!
如果破財足以消災,國人或許能咬牙容忍,問題是核四一旦裝填燃料棒開始試運轉,國人便要陷入長達40年的核災惡夢之中,萬一百年地震或大海嘯引發核電廠爆炸,一夕之間美麗寶島可能成為廢墟台灣。
一、 天災加核災足以亡台
近年來,宇宙及地球發生許多異象,核四廠面臨難以預測的天災地變,迭經專家警示:
- 1. 核一及核二廠之間有山腳斷層帶,核三廠緊貼恆春斷層,而核四廠反應爐亦位在破碎斷層帶,長度達2公里。
- 2. 核四廠外海已發現超過70座海底活火山,而海底火山群都出現在斷層帶破裂之處,極易成為海嘯起源區。
- 3. 台灣地震頻仍,1909年震央在中和的7.3級大地震,百年週期已到,台北樓高人多,加上核電廠環立,能不憂忡?
- 4. 核四外海延伸處為沖繩海溝,歷史記載150年一週期,上次於1867年在基隆外海發生8.5級大地震引發海嘯,如今年限已屆。
- 5. 雪山山脈屬層型火山,如爆發,地下岩漿將會使山脈中的水分加熱膨脹,導致山崩,沙土岩塊將滾落太平洋中,引起巨大海嘯。
核四廠一旦運轉,誰能保證在今後40年,上述大地震或大海嘯不會發生?一旦發生,方圓30公里範圍之內數百萬人,根本無處可逃!而且輻射塵漫延開來,新竹以北所有產業全部破產!核災亡台,2300萬人的世界末日到來。
二、 核四先天不足,後天不良
核四採用美國沸水式反應器設計,本應遵照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制訂的ASME法規興建,但1996年改為分包,邊設計、邊採購,而由數十家工廠分別施工,基本架構與ASME不符,又逕自變更千餘項設計,且未依設計監督廠商施工,自從動工以來,狀況連連,遭監察院糾正。
此外,見諸媒體的工安事件層出不窮,如於測試時因不斷電系統未啓動而當機28小時;抑壓池灌水作業導致反應器廠房底層積水,又因自動排氣閥浮球故障,引入海水灌注。今年9月,原能會發現一號機廠後裝式埋鈑栓遭截斷,又發現核四廠在劃定的輻射區誤裝僅能防水的一般管線,卻在一般區域裝上高規格抗輻射管,因而謔稱「智能不足」,核四的工程弊端,堪稱罄筆難書,大眾對核四廠的安全度百分之百缺乏信心!
三、 十八項工程闕失,漏洞百出
台電為趕在明年填裝核燃料棒試運轉,近半年來自行列出18項工程闕失,突顯核四廠在施工過程中的粗製濫造,甚至偷工減料。
僅以其中第四項的防火門為例,可見問題之一斑。核四廠控制廠房、反應器廠房和消防室及中氣室週邊走道的防火門,其耐火時效僅有1小時,未裝設可作3小時防火屏障的不鏽鋼板。核四廠共有2、300扇防火門,應全數拆掉重裝,工程可觀。
四、 經濟部與原能會監督失能,難昭公信
經濟部設「工程施工查核小組」負責對核四工程適時篩選標案,辦理品質及進度查核。但多年以來,該小組監督查核功能不彰,迭遭專家指摘,並有若干工程涉及違法貪瀆,已遭司法起訴並求重刑,足證經濟部監督失職,難昭公信。
對台電具有法定監督公權力者為行政院原能會,但原能會承包台電諸多工程,如緊急應變計畫、乾式儲存設計等,自毀監督角色。且原能會自政府組織再造後,已被降級,主管官員對台電無監管權威,其中多位具專業良知者早已紛紛離職,原能會顯然力不從心,也早失公信力。
五、 大家都喝輻射水,同歸於盡?
日本福島核災後,距核電廠250公里的東京測出自來水含高劑量之輻射碘131,孕婦及幼兒不能飲用。台灣重要水庫全部位在4座核電廠250公里內,最近的新山水庫甚至只差9.1公里,一旦核災發生,不分南北東西和藍綠,國人立即陷入無乾淨水可用的困境,大家都要喝輻射水,同歸於盡嗎?。
最值得注意的是,台北賴以維生的翡翠水庫距離核二廠33.5公里,但其水源地距離核四廠卻只有8公里,而貢寮的自來水廠離核四反應爐不到2.5公里,更嚴重的是,核四反應爐中心點之外200公尺,有坑仔內溪,而核四廠共同通風塔141.5公尺高,核四運轉後因煙囪高點排放效應,極易污染貢寮及翡翠水庫水源地,雙北市民的飲用水安全堪慮。
距離核電廠100公里內之7座水庫
水庫 |
離核一廠距離 (km) |
離核二廠距離 (km) |
離核三廠距離 (km) |
新山水庫 |
20.9 |
9.1 |
|
翡翠水庫 |
41.7 |
33.5 |
|
石門水庫 |
62.9 |
60.4 |
|
寶山水庫 |
81.1 |
80.3 |
|
寶山第二水庫 |
83.3 |
82.2 |
|
永和山水庫 |
96.5 |
95.8 |
|
牡丹水庫 |
|
|
21.1 |
六、 台電既騙人,也騙財
台電常以沒有核電廠,台灣就會缺電來嚇唬國人,爭取企業界的支持。事實上,台灣從未缺電。以最近三年為例,台電的總裝置量扣除淨尖峰用電量之後,每年所剩餘的備用容量介於28.12% 到20.63% 之間,即使扣除三座核電廠的電力,也還有12.46% 到7.04% 的剩餘,比起韓國的7.2%、加拿大的6.4%及德國的5%,台電的備載容量實在太高。一旦核四商轉,每年備用容量可能高達30%,超級浪費。
事實上,早在2005年行政院就修正法定備載容量為16%,而今年6月5日經濟部次長林聖忠在環保署主辦的「全國氣候變遷會議」中所作報告即指出,台灣的法定備用容量可以下修到12%,以減少機組建設投資浪費。以1% 相當於100億台幣計,台電每年浪費的民脂民膏令人咋舌。
台電宣稱核能發電最便宜。真相如何?根據「核四計畫可行性研究報告」,規劃2000年完工,估計的核電成本為2.703元/度,其中固定費用1.908元/度。但目前建廠成本已增加到2737億,固定成本提高,每度電成本也將提高約達4元,再以躉售物價指數換算,絕對超過5塊錢,這還不包括核廢料處理與除役成本在內。核四廠的真實發電成本絕對高過其它電力,而且還是全世界最貴的電力!
此外,2011年台電發電成本每度僅2.89元,卻向民營電廠以3.58元購電,而且保證承購15-25年。1996年時台電擁有資產1兆6千億,但目前台電負債1兆4千億,短短15年間,台電資產流失3兆元,究竟如何虧空的?主管機關若非狼狽為奸,至少裝聾作啞十多年!監察院於今年6月彈劾台電董事長等三位高層,其實該彈劾的豈止台電?台電違法失職部分,司法應徹查到底,揪出國賊。
七、 萬年惡靈核廢料 不定時原子彈!
日本福島核電廠大爆炸的4號機反應爐原處歲休狀態,機組的圍阻體之外是「用過燃料冷卻池」,內存700組用過的高放射性核燃料,由於外圍阻體無法抵擋強震,鋼裂的池座破裂漏水,加上緊急冷卻裝置失效,完全不堪一擊,才釀成浩劫。
台灣3座核電廠,6個機組,總發電容量5144百萬瓩估計,每年用過燃料約有150頓,低中強度核廢料約有1萬5千桶,每個電廠以30年壽命估計,未來我們將有用過燃料(或高強度核廢料)約9千噸,低中強度核廢料也高達90萬桶(是蘭嶼容量的9倍)。
這些數量龐大的高強度核廢料正放在石門核一、萬里核二、恆春核三廠區內的燃料棒貯存水池,成為萬年惡靈(半衰期高達2萬多年)。桃園龍潭核研所也貯存大量拆卸後輻射鋼筋、輻射重沙、輻射水,是另一座核廢料貯存場。
對於這些核廢料不定時原子彈,我們一籌莫展,假裝不存在。2012年2月法國《世界報》(Le Monde) 指出,「台灣輻射核廢料不當管理,已達可能立即發生核災的危險,運轉中三座核電廠六個爐的燃料冷卻池存放至今累積用過燃料棒,已達原本預估容量的四倍,發生意外時將釀成嚴重傷害。」
三座核電廠遺留的核廢料已夠可怕,難道還要加上核四才可觀嗎?
八、 關掉核電廠之後,怎麼辦?
美國於三哩島核災後,先後將三座核電廠改裝:
- 1. 俄亥俄州的 Zimmer 電廠,投資10億改成燃煤發電廠。
- 2. 密西根州的Midland 核電廠,投資5億改為天然氣渦輪複合循環發電的汽電共生廠。
- 3. 紐約的 Shoreham 核電廠,2002年原廠址建立一個100 MW 的天然氣發電廠。
日本於福島核災後,先後停掉全國52座核電廠的發電機組,邁向非核家園並推展能源社區化。各個社區因地制宜,發展小型風力發電廠,甚至利用動物排泄物研發小型發電。311核災迫使日本結束核電世代,推動人民電力工廠(People Power Plant, PPP),展現「能源民主」,使能源在地化,足堪借鏡,如:
- 1. 山形縣立川町--風力發電「風車村」
- 2. 岩手縣葛卷町—生物發電(牛糞加木屑)
- 3. 北海道主婦聯盟「市民風車」
世界核能電廠的推手美國奇異公司(GE)首席執行長Jeff Immelt今年接受Financial Times專訪時坦承,目前世界各國正在轉向天然氣,風力和太陽能發電,核能發電成本昂貴,很難證明其合理性。算是良心懺悔吧。
此外,由於鈾及鈽的半衰期甚長,而釷則約需100年,能源科技界正在研究改用釷取代鈾而發電的新趨勢,也提供我們另一線曙光。
九、 再生能源潛力無窮
台灣的再生能源要在2020年前大量取代傳統能源並不困難,端視政府決心與魄力,核四停建,正好激勵全民發展綠色能源:
- 1. 汽電共生:自1991年月1日經濟部實施新的汽電共生系統購電費率以來,台灣的汽電共生量即迅速增加。汽電共生發電總裝置容量在2000年為5134.6MW(百萬瓦),佔當時台灣發電系統34772.3MW的14.8%,遠超過核四裝置容量(2700MW)。到2009年,更高達7719.3MW,是核四的2.86倍。
- 2. 風力發電:台灣的風資源,光平地就足夠設立約3000MW(大於核四廠的裝置容量),全島的風資源足夠設置至少5000MW。
- 3. 地熱發電:國科會在2008年所推動能源型國家科技計畫報告書,估計台灣地熱的發電容量可達7100MW,相當於2.6座核四廠的發電容量。
- 4. 太陽能發電:台灣發展太陽能發電的條件與潛力遠優於高緯度的德國與日本。目前台灣太陽能電池的產能已經超過5GW(50億瓦),全球排名第二,但99.5%以上都輸出國外,自己卻用不到0.5%,國內實有非常大的可發展空間。
針對核四廠停建之後如何替代問題,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研究團隊發現,鄰近基隆嶼、基隆火山及其外海之海底火山屬於第四紀火山地質構造,地熱值高(200mw/㎡),附近又有許多溫泉井,是推動「深層地熱發電」的理想廠址。核四附近有台電的深澳發電廠址,中油的海域探勘研究所及海洋大學,產官學通力合作,就地取材,既符合能源自主,也符合能源在地化。海洋大學正積極籌組開發團隊,政府應積極鼓勵支持。
此外,核四亦可改裝為天然氣發電廠,包含設計、工程及建造等至多不超過5年時間即可運轉,預估費用650億。以天然氣取代核能發電,不失為在前述深層地熱發電完工前之選項。
結語:民之所惡,懸崖勒馬
核四除燒錢如焚化爐外,其工程安全與核災潛在風險,多年來已成為國人同胞的一大噩夢。最近 (11月6-7日) 一項北北基民調指出,63% 受訪者贊成停建核四,78% 支持公投決定是否續建,90% 贊成非核家園,83% 不相信政府有處理核災的能力。民意走向十分明確,北北基宜四個相關縣市長也公開表示「沒有核安,就無核電」、「沒有地方民意支持,核四絕不能運轉。」
台電預定明年裝填核燃料棒試運轉,並於試運轉一年後正式商轉,時間恰在2014年年底七項地方選舉期間,可以預見,屆時執政黨必眾叛親離,人民則怒火沖天,對選情將產生何等影響,不言可喻。為政當「民之所欲、長在我心」,而非「民之所惡,橫柴入灶」。對於過去政府所鑄下的錯誤,馬總統當知懸崖勒馬,停核四、作功德,而非續建核四、亡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