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陳正翰
前副總統呂秀蓮今 (26) 天應台灣民主基金會與遠見雜誌合辦「見證台灣民主論壇」
之邀,於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以「柔性治國的民主新頁」為題發表專題演說,
分享她投身民主改革、人權,及婦女運動的寶貴經驗,與致力推動
「柔性治國」的心路歷程,更對台灣未來民主深化提出建言。
演講會首先由台灣民主基金會董事長立法院長王金平介紹主講人呂秀蓮,
王院長讚揚呂秀蓮在推動台灣婦女運動、民主化、淨化選舉、國際外交上的重大成就,
卸任後退而不休,繼續在救地球保台灣與反核運動上發光發熱。
呂秀蓮首先回顧1970年代推動婦女運動與美麗島事件,認為台灣民主
今日的成就都是民主前輩血淚交織而成,後人才能乘蔭。從政以來,
柔性國力一直是呂秀蓮的基本信念,而她所謂的柔性國力包括台灣的
人權、民主、和平、愛心,與科技發展,這些都是台灣引以為傲的價值,
她也認為台灣的文化可以變成第六項柔性國力,這些人文資產再
加上經濟以及自然資產,才是衡量現代化國家總體國力與資產的標準。
執政8年期間,呂秀蓮不斷倡導柔性治國,施政主軸是國家安全、社會安定、
人民安心「三安」,以及族群和諧、藍綠和解、政黨合作「三和」,
「藍天綠地好台灣」,也提倡生命、生態、生活、生產「四生共榮」,以及
敬天惜地愛人、求真求善求美「六掛文化」。最近東海與南海的爭端,
更可看出過去她一直主張「海洋立國」海洋思維的重要性。
談到兩岸關係,呂秀蓮認為台灣在1996年總統直選後已經成為
主權獨立的國家,她稱之為「九六共識」,在「九六共識」的
基礎下台灣與中國是「遠親近鄰」特殊關係,彼此不應該有仇恨,
未來互動應該是「3+1C」,亦即共存 (co-existence)、合作 (cooperation)、
共榮 (co-prosperity),去發展建構式交往關係 (constructive engagement)。
回顧呂秀蓮的一生與台灣的現代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她認為自己一路走來,問心無愧,更希望柔性治國的
經驗能夠繼續傳承下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