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追尋中立。為何與如何?
發表於2019年3月25日美國參議院「永久中立」研討會
呂秀蓮
2000~2008 中華民國副總統
民主太平洋聯盟創辦人
前言
很榮幸有機會在此與諸位一同討論台灣追尋中立的議題。感謝美國天主教大學主辦此一研討會,更感謝Reginbogin 教授與同仁的努力,讓此研討會得以在參議院哈特辦公大樓舉行。
2019年是美台斷交40週年,也是高雄事件40週年紀念。高雄事件造成152名民主人士入獄,包括我自己,有8名首謀份子被軍法審判,刑期12年以上。38年的戒嚴統治是個殘酷的經驗,但多年後民主的花朵終於盛開。
為了紀念2019年,我們最近已遞交1萬份要求台灣和平中立的連署書。第二階段需要在6個月內提交28萬2千份連署書。一切順利的話,和平中立公投將在2020年1月與總統大選合併舉行,而公投案需要5百萬選民贊成才能生效。
公投案主文為:你是否同意台灣應向國際宣布和平中立?
被扭曲的歷史命運
從歷史上來看,台灣很少發生內部動亂,但總是成為外國戰爭的受害者。
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後一直到1945年,台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二戰結束後,盟軍命令蔣介石派遣軍隊暫時接收台灣,他的部隊在受降後並未離開台灣,反而在1947年屠殺數以萬計的台灣人民,2年後蔣介石在被毛澤東推翻後逃到台灣。
根據聯合國憲章,盟軍應協助台灣人民舉行公民投票以決定自己的未來,然而這件事從沒發生。
相反地,1950年6月韓戰爆發後不久,杜魯門總統宣布台灣地位未定。197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2758號決議文,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讓台灣變成國際孤兒。
值得注意的是,2758號決議文根本沒有隻字片語提到中華民國,或是台灣。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利用此決議文,誤導國際社會相信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這完全違背事實。
事實上,在1971年聯合國的辯論中,曾有提議要求聯合國在台灣舉行公投,讓台灣人民決定是否要保持中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結為聯邦國,或是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
蔣介石很不情願地接受沙國代表中立的提案,卻被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粗魯地拒絕,因為他已允諾北京要接受「一個中國」政策。台灣前途的大門再度在我們面前被關上。
台灣多舛的歷史讓我們相信只有當台灣成為中立的國家,這塊土地的人民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
台灣中立的戰略意義
台灣緊鄰東海、台灣海峽,以及南海,也是第一島鏈的軸心,它在美中爭霸中扮演槓桿的角色,這是台灣為何如此吸引中國的原因。
2005年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便已設定併吞台灣的期程表。習近平在今年的公開談話中明確表示「一中兩制」是併吞台灣的公式。遺憾的是,許多台商及退休官員,甚至政治人物都向對岸投誠或合作。由於居住在島內的第五縱隊入侵,台灣的國家安全已遭到嚴重的威脅。尤有甚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動的網路攻擊已嚴重影響台灣的選舉。部分當選的縣市長與政治人物是由北京欽點,這早已不是秘密,尤其是下屆的總統候選人,更不用說中國猛烈的軍事威脅以及在全球各地對台灣的外交霸凌。
透過公投追求中立,就戰略的考量來說,是一種反制中國侵略的預防性外交與預防性防衛的形式。和平中立公投的結果對中國其實是最好的解答。
這項運動值得全球的關注與支持,尤其是美國這個台灣超過一個世紀的主要盟友。當台灣成為武裝中立國後,台灣關係法的精神與原則才能更為有效。台灣絕對需要與美日等國維持友誼與合作關係,包括軍購。
中國是否會同意台灣中立?
不用驚訝中國會反對,中國總是對台灣的民主與公投說不。台灣不必取悅中國,我們以前做正確的事,將來更會把該作的事作好。
我們會盡力說服中國,台灣中立可以讓中國從解放台灣的壓力中釋放出來,也不用擔心台灣會與其他國家合謀對付它。
我們相信鄰近國家,包括日本、南韓及菲律賓也會歡迎台灣中立。事實上,日本憲法也明定和平主義原則,南北韓領導者也都表達在未來共同追尋中立的意願,菲律賓早已是東南亞國協及「不結盟運動」成員。
中立不是天真的笑話,它是台灣為了國際的和平、安全,與正義,融合了軟實力與巧實力所產生的新戰略與新哲學。
願上天保佑台灣在不久的未來成為中立國。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