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國慶談民間國是會議

 

 

中華民國111年的生日剛渡過,敏感的朋友一定有一些敏感的觀察。

 

透過電視螢光幕,我們看到總統府前廣場的牌樓看板,沒有生日該有的喜氣,倒有一片蒼茫冷漠的感覺。前幾年的國慶,廣場佈置呈現線條交叉,顏色凌亂的設計,或許是新潮創作,卻也流露出國家前途錯亂徬徨的隱憂。

 

過去國家慶典,媒體最喜歡捕捉總統啊院長有沒有唱國歌,再來就是誰跟誰有沒有交談互動,後者未免無聊,前者卻隱含深意:為何唱不唱國歌會成為議題?

 

今年國慶一個小鏡頭饒富趣味:前總統馬英九一入座,就抓起椅側的紙袋埋頭「尋寶」起來。他不會像小孩在找巧克力糖吧。那麼,他不斷想在紙袋裡找什麼呢?

 

我的敏感是,他在找「中華民國」!

 

因為今年的國慶文宣,英文只有Taiwan National Day,沒有出現Republic of China。媒體還在那篇4500字的文告中算出蔡總統只有三次提到「中華民國」,卻有46次提「台灣」,另外3次提到「中華民國台灣」。

 

媒體斤斤計較這些做什麼?只因「台灣」與「中華民國」二者的關係存在著政治貓膩。中華民國是國名,卻在1949101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推翻;它於當年129日遷到台灣來,與台灣產生「寄生」而後「共生」的關係。19711024日它被迫離開聯合國,到2022年的今天,全球只剩下弱小的14個國家承認它,更別說一碰到中國大陸,。「中華民國」就無影無蹤

 

至於台灣,自古以來就叫台灣,即使北京當局今天也這樣稱呼它,別無他號。奇怪的是,中國可以稱台灣為台灣,全世界也都如此,但當台灣人稱台灣時,卻要被帶上「台獨」的帽子。

 

我覺得金門人最幽默有趣,金門模範街形象商圈的左右兩旁,一邊掛中華民國國旗,一邊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讓來自中國大陸和台灣兩岸觀光客看得津津有味。823砲戰60週年時我組團去金門,看兩岸遊客觀看兩國國旗時,人人眉開眼笑。我心頭閃動,如果北京天安門和台北總統府廣場也可以出現這幕鏡頭,兩岸還需大動干戈嗎?

 

蔡英文總統今年國慶文告最經典的一句是:「兵戎相見絕對不是兩岸的選項。」蔡總統喜用弔弄玄虛的語法,但不知青年朋友聽懂那句話的意思嗎?直白地說就是:「兩岸不應該選擇戰爭。

 

問題是,全國男女老少已經面對日益明顯,來自中國及美國的「兵戎相見」,尤其裴洛西議長來訪後,兵戎相見已經變成「新常態」了。海峽中線不見了,國防部長也警告,只要有實體的航空器,或航海器進入我們的領海或領空,國軍可自衛反擊。

 

好在蔡總統那天終於說了一句最直白有力的話:「在理性、平等及相互尊重下,我們也願和北京當局,尋找雙方可接受的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方法;這是我們的共同責任。

 

但什麼是「雙方可接受的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方法」?她將如何讓北京願意負起「共同責任」?卻未說明。或許她認為那是2024年以後的事吧。就像非核家園,她設定以2025年為目標,反正卸任了。但她卸任,台灣可得永續存在。

 

一個國家,兩種國號,前後任總統各唱各的調。一條國歌,歌詞少有人記完整,更多的人根本不知歌詞的意思。更別說一談起國家定位,統獨對立,藍綠爭辯,吵吵鬧鬧幾十年,沒有一位總統敢面對,想解決。

 

家和萬事興,國和天下平。總統不作,咱們台灣的主人大家一起來作吧,就在中共二十大開過,美國國會選舉及台灣地方選舉結束之後,但願朝野能來一次大合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呂秀蓮 的頭像
    呂秀蓮

    呂秀蓮的部落格

    呂秀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